第七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郑州召开
2011-06-20
泉源:未知
中医络病学理论和实践获多项新效果

2011年6月17至19日,由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中西医团结学会、中国医师协会配合主理的第七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河南省郑州召开,海内著名院士专家及来自香港、澳门、美国、韩国、日本等地学者1500余人参会,海内外中西医专家充分使用本次国际学术盛会建设的学术平台,开展了普遍的交流和相同,推动了络病学及中西医团结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生长。

络病学——一个古老又极富立异魅力的中医理论,近年来,成为近年来中西医研究的焦点与热门。吴manbet教授主持的由海内8家科研院所肩负的国家973项目“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基础研究”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周全叙述中医脉络理论的原创研究效果的《脉络论》专著由中国科技出书社出书刊行,该书210万字,集中反应了973项目的研究效果。该项研究提出中医经脉包括经络与脉络,脉络学说与经络学说相互联系又相对自力配合形成了完整的经脉理论;提出脉络学说的焦点理论——营卫承制调平,总结出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机特点与用药纪律,普遍基础与临床研究展现了营气与血管内膜、卫气与血管外膜的相关性,并通过循证医学评价证实了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心梗无复流、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显著疗效,张运院士主持的通心络稳固易损斑块研究在国际医学界引起关注,该论文揭晓于《美国心理杂志心脏循环心理》,其配发的编辑部谈论文章–“古板中医药向现代医学的挑战”,指出“本研究为未来可能生长成冠心病事务的高;颊叩闳剂讼M啤。
吴manbet教授首次形成了对血管病变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重大疾病防治具有指导价值的系统理论—-脉络学说。脉络学说是以中医为主体多学科交织相助的研究效果,既在古板中医理论基础上具有重大原始理论立异,又吸收了血管病变研究的前沿科学希望,也为现代高科技条件下中医基础理论的生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些效果的取得,充分显示出络病的蓬勃生命和绚烂远景。
络病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难治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水平,陪同络病学研究取得的重大效果,心脑血管病等难治性疾病防治水平将会大大提高。